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民意征集 > 足彩胜负14场:公开征求《池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足彩胜负14场:公开征求《池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集开始日期:2019-06-14 00:00:00   征集结束日期:2019-06-25 00:00:0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足彩胜负14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足彩胜负14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池州实际,我局拟制了《池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截止时间:2019年6月14日-24日。如有修改意见,请与市教体育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566-2317834、2317830,电子邮箱:359185009@qq.com。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池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2019年6月14日


 


 


 


 


 


池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依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足彩胜负14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池州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三优”池州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目标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改革各项任务,建立完善与国家、省基础性制度相衔接的教育制度体系,到2020年,全市教育基础性制度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加满意。


三、实施原则


(一)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注重与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衔接,持续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等各方面改革。


(二)遵循规律,把牢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好池州特色、一流水平的现代教育。


(三)问题导向,人民中心。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眼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贴心的教育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尊重首创,激发活力。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改革。


四、主要任务


(一)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建立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鼓励多种形式办园,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公办幼儿园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保障底线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建立民办普惠园资金奖补机制,对民办普惠园进行差别化补助。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和规划局、市妇联、市建投公司)。


2.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创机制,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刚性实施;完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外接送点监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社会化。(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创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机制。改革完善主城区普通高中管理体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新课改工作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改进特殊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全市特殊教育“三教一保”、“一堂双师”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特殊教育各项支持保障制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


(二)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5.推进职业教育四项改革。推进多元投资主体改革试点,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专业与市场有效衔接;改革对职业学校的评价模式,推行企业或用人单位评价学校、社会评价学校的评价方式。(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6.改革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办法。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制定出台全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试行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打造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7.健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建立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建设市、县(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完善职业院校助力“三农”工作服务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全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学历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三)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8.改善高等教育治理。明晰池州学院市级管理职责,完善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池州学院)。


9.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教育十实践”的创新创业体系,推动全市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向企业生产、产业发展有效延伸。创建应用型大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10.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全市科研育人机制,出台鼓励和推动科研育人的制度政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对全市“大学生创业园”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团市委、池州学院)。


(四)深化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1.健全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互联网+教育”的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的终身教育格局;办好池州老年大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


12.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建立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和差别化政策体系;拓宽民办教育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完善民办教育扶持制度,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适当补贴;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重组、变更和退出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建投公司)。


(五)深化教育支撑体制机制改革


13.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优秀表彰激励机制;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全市拔尖人才选聘“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励机制;建立校长准入、选用、培养新机制,完善校长评价办法,倡导教育家办学;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支持中小学教师校长入选领航工程,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建立农村和艰苦偏远地区教师激励机制,激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艰苦偏远地区任教。(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14.健全教育投入机制。依法落实全市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加大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家庭困难学生的倾斜力度,持续增加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和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运行保障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支持合作办学,拓宽教育投资来源渠道;深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全覆盖、奖助贷勤补免多元化的学生资助制度体系,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扶贫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强化教育经费内审监督,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牵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


五、重点工程


(一)立德树人工程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


推动德育工作体系化。强化德育工作在全市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全面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对中小学生开展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全面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整合线上线下德育资源,构建既植根于学校发展传统又呼应智慧学校建设需要的学校精神文化,落实文化育人。(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全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劳动、国防、法治、健康教育,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社会化试点;加强实践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建立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市级监测制度。构建全市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科协)。


(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推动城区配套建设小区幼儿园、农村配套建设乡镇公办幼儿园和行政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妇联)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资源布局,继续实施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工作,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和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公开化,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淡化分数,突出能力,创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及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小班化建设试点,推进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达标建设;整治规范校外接送点。(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开展特色高中建设试点;引导全市普通高中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具有各校特色的高中三年课程方案,建设以池州一中为龙头的课程基地;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单独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职业技术技能选修课程;以池州一中、东至二中、青阳中学、石台中学为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深化我市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出台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制度政策和培养办法;严格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统筹各县、区特教与普教规划,推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完善全市特殊教育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建立特教学校分类招生办法,实行分类招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无法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和康复训练。(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


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爱国主义和民族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落实我市教育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任务,继续选拔优秀教师到西藏、新疆支教;加强全市少数民族聚集村的基础教育工作,保障全市民族聚集村青少年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接受高质量教育。(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宗教局)。


(三)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教集团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理顺职教管理体制,协同推进职教发展;加大池州学院应用型大学创建力度,建设上下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联合培养。(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池州学院)。


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与池州“三区”发展的融合度,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毕业生劳动就业;探索建设职业教育综合高中;推进全市中职与高职有机衔接,开展5年制分段培养试点。(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四)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工程


拓展继续教育功能。加强网络和资源建设,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社区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主动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服务全民学习;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教育设施,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灵活有效地提供多样化服务;依托池州电大,创建池州开放大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


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落实扶持制度政策;支持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全市教育领域举办学校,实现连锁联盟和集团化发展;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风险防控,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建投公司)。


(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足彩胜负14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认真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加大市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评选力度,建立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一批优秀教师孵化基地;创新校长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推进校长挂职锻炼、高校研修,提升校长学术水平、引领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六)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学校建设推进工程


把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智慧池州”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完善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机制,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深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切实增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成全市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和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全市资源建设机制和智慧学校建设、运维机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在实现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全市“互联网+教育”的常态化运行体系。加快全市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鼓励高校开发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加快市级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实现教育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网信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六、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育干部队伍。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全市教育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牵头责任单位:市委教育体育工委。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社局)。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教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依法治教、依法兴教的社会环境,在全市形成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教学的新格局;开展法制教育,促进全市中小学师生员工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推动人大制定出台促进全市教育改革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和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司法局)。


(三)健全改革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市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职能,加强重大政策的研究,统筹解决全市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重要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细化、完善和创新相应的配套改革政策制度,为全市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服务。要依托相关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本地教育咨询队伍,为改革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承担国家、省级教育改革试点任务,鼓励、支持县(区)和学校承担市级教育改革试点任务,推动改革各项任务有效落实。(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妇联、池州广播电视台)。


(四)强化政府教育督导


建立完善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大力推进依法督导。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制度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全面实行教育督学责任区制度、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和督学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推行国家、省督导评估标准,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细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目标任务,分解年度改革任务和各地、各部门改革任务,利用教育督导手段和督导结果运用,推进改革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单位: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征集已经结束